陟,Zhì,甲骨文字形。左邊是山坡,右邊是兩只向上的腳,表示由低處向高處走。意興起。武陟,中原腹地焦作下轄縣之一,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陟”意為興起,取周武王興起之意,據明萬歷十九年《武陟志》:“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即周武王的牧野之師從這里開始興起出發。
隔黃河相望,南為鄭州,北為武陟。黃河兩岸百米之遙 ,雖然雞犬相聞,但說話口音和習俗,卻各有乾坤迥異。在武陟某陜汽村,人們的口音夾帶些許晉地口音,性格更加硬朗一些,喝酒的碗也更大一些,與之對應的,這里的老司機更喜歡線條簡練看起來厚樸的德龍,而他們與德龍的淵源始于F3000。
隨處可見陜汽重卡的身影
焦作近代因煤而興,是河南省較早使用電燈的城市。武陟運輸業的興起,即源自煤炭運輸。百年滄海桑田,如今,雖然焦作的煤炭采挖已經式微,但作為陜晉煤炭的中轉基地,焦作如今的運輸產業依然是以煤炭作為基石,而武陟,又是焦作下轄縣市中的佼佼者。據查,武陟縣有大大小小運輸公司170家,重卡保有數量超過萬臺,其中,居多者是德龍。在老司機眼中,德龍就是武陟運輸戶的專用車,而武陟,也是貨真價實的德龍縣。
我們常說,甩掛運輸是未來運輸的主流發展趨勢之一,“甩掛運輸”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一輛車,配置3-4名駕駛員,人停車不停,從理論上說,這是效率較佳的運輸方式之一。由此可見,武陟地區的運輸企業,從發展理念到實際操作,都已經走在了前頭。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武陟某陜汽村,兩家運輸公司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記,他們都采用類似甩掛運輸的模式來運營,且目前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兩個公司的區別在于股份組成方式不同,一個是兄弟二人聯手經營發展,另一個采用合伙人形式。
韓相柯、李繼軍,同一個村長大的好兄弟,起先是當司機,而后,合伙組建了目前的運輸公司,公司規模40多輛車,全部是德龍,以M3000和X3000為主。
“我們村跑運輸的有十幾戶,但只有我們的公司是自己買車經營,村里有些人在我們這里開車,也有部分在其他公司。”韓相柯坦言開卡車很枯燥,尤其是他們這樣人停車不停的運營模式,作為公司經營者,每天都處于相當大的壓力之中,很疲憊。
聚沙成塔,一步一個腳印,從一無所有滾動發展到具有40多部重卡的規模,司機出身的韓相柯和李繼軍而言,期間經歷的困難和辛苦,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數的清。“要讓車輪轉起來,車一旦停下來,就是損失。所有車輛,全部是公司購置,司機只負責開車,其他的都不用他們擔心。一輛車基本上是配備4名駕駛員,貨源有保證,每天都在路上。”談起公司的經營模式,憨厚的韓相柯話并不多,說起選車的話題,他的表達很直接。
武陟的經濟,離不開運輸產業,陜汽重卡焦作新興紀元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丁曉權先生在這里已經銷售陜汽重卡七年。他說,武陟某陜汽村的餐飲業,全靠司機捧場,運輸行情好運價高,飯館里熙熙攘攘,高朋滿座;運輸行情不景氣,司機都回家吃飯,飯館門可羅雀。
韓相柯從一名司機逐步發展到今天擁有不俗身家,與合作伙伴李繼軍配合默契
韓相柯和李繼軍公司較早的一輛德龍F3000 380,如今已經不再上路,成為歷史見證者,靜靜的在大院里看著公司蓬勃發展
“我們車輛全部都是德龍,較早的一輛德龍F3000是2013年買的,現在已經不開了,就放在公司的院子里,也算是當個紀念品,作為我們一步步走過來的見證人吧。”田間地頭長大的漢子,淳樸憨厚,韓相柯和李繼軍,靠著自己的摸爬滾打發展到今天,非常不易。“德龍車確實好,在我們這里,大車7成都是德龍,我們用了第一輛F3000之后,就沒換過,一直是德龍,實話實說,德龍就是好用。”
二個人的公司,凡事由兩個人商量著來,自小做大,靠的是扎實勤懇,一百多位司機的日常管理,實為不易。
譚波,16歲跟著父親跑車,如今車齡23年,子承父業,卻青出于藍。他的公司,一共有20多部車,也全部是德龍,焦作地區的第一輛德龍M3000,就是被他買回了家。與韓相柯、李繼軍的公司不同,譚波的公司采用的是合伙人形式運營。具體模式為:譚波出資購置車輛,每輛車,一個合伙人( 也是司機),合伙人與譚波的股份是1:2,該合伙人負責車輛的日常出車運營和司機管理,即譚波只對合伙人負責,車輛上的其他三位司機,由合伙人來招募和管理。
公司所有車輛的貨源,還有司機的工資(包括合伙人)全部由譚波全權負責,作為合伙人,需要對車輛的日常養護和司機負責,要保證車輛每天正常出車。年底結算,每輛車的利潤,分三份,譚波2份,合伙人1份。
從左起,公司創建者譚波,合伙人李海全、趙加、馬海軍
作為合伙人之一,趙加非常認同譚波的這種管理模式
合伙人馬海軍認為入行門檻低的司機職業還是很不錯,比普通打工強很多。
前幾年有個電影《 中國合伙人》挺火,在電影上映之前,譚波已經開始了在公司內部推行“中國合伙人”,究其原因,他直言現今的運輸行業,留住司機才有未來。“現在司機難找,運輸公司如果能夠有穩定的司機團隊,一定會有可期的未來。”走過彎路,賺過也虧過,現在,譚波找到了適合自己公司發展的方式,用合伙人制度來留住核心團隊,太極生兩儀,在勞資對立關系的破解上,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平衡,并收獲了財富。
合伙人之一的趙加非常認可這種合伙人方式:“我們沒有什么別的選擇,養車還是很可以。公司這種方式很好,目前的行業情況對個體跑車越來越不利,加入公司,信息渠道廣、彼此之間可以互幫互助、抗風險能力也強。”其他合伙人和趙加的想法基本一致,都對譚波的這種經營方式豎大拇指。
武陟某村內部街道整齊,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小車,這其中,有很多就是德龍卡友通過跑運輸賺來的
其實,不論是哪一種形式,敢于創立公司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人都有一顆勇敢的心,在武陟這些“甩掛運輸”車輛的背后,每一輛車后面都是3-4個家庭,每輛車都支撐起二十多口人的生活。感謝這些勇敢的創業者,他們用勇氣和執著,為自己更是為鄉親們打造出幸福新天地。